于不惑之年,遇见不惑生命学苑;缘分这东西,就是如斯奇妙。
宇嘉老师说,人的寿命不断延长,甚至可以活到115岁。这个数字无形中给了老年人继续生存的希望,但也同时为年轻人带来了无限的求存压力;年轻一辈似乎必须肩负起照顾老人与小孩的重大责任。
得以健康、安然地变老,是件极为不易的事。看着经已步入耄耋、古稀之年的父母渐渐老去,我常常在想,我究竟还能为他们做些什么?看着其他年华渐逝、老态龙钟的长辈们,我也常感叹生老病死当前的无奈。假若能够身心健康地老去当然很好,但若只能在失智失能当中老去,究竟长寿还有什么意义和价值呢?
我很好奇,其他与我同样处于不惑的孩子们,他们的父母平日在家都是做些什么来打发时间的呢?我猜,大部分青年的反应应该都跟我相去不远,就是除了无奈,还是无奈;这让我升起了想为社会大众尽一份心意的小心愿。说实在的,目前的我并没有很大的抱负,我只是想单纯地为身边的老人家做一些“了却心愿”之事。譬如说:我曾胆粗粗地提议带我家的“七仙女”一同出游;能够让妈妈和阿姨们在她们仍能行动自如的岁月里留下共游的美好回忆,是我倍感骄傲的事。
九年前的我,曾经送了一本有关于一个人老后的书籍给自己,想籍此学习规划自己老后的生活。书中提到高龄少子化社会正在形成中,老后生活已经成为所有熟龄人士都要共同面对的人生大事;因此,我对老师所分享的青银共生宅概念印象深刻。虽说现今很多家庭也算是青银共居,但老年人实质上并没有得到很周全的照顾。我因而在课堂上送了自己一个“创”字,期许自己在未来可以持续创新,为年长者和成年人(包括自己)规划更舒适自在的晚年生活。
我想,我这次上课的最大收获是学会不断地提醒自己,要用疼爱的方式对待老人(尤其是父母),而不是用教育孩子的态度管教他们。老人其实在某种程度上就像小孩,他们也需要被陪伴、被聆听、被照顾、被关怀……我们要多听老人说话,顾及他们的面子,并多多给予肯定和赞美。仔细想想,长辈们都已经活了一大把年纪,确实不需要咱们后辈再“孜孜不倦”地纠正或教训他们了。其实,这些道理我都知道,但面对面亲耳听老师再说一遍比我自己对自己说来得更为有效。感恩老师丰富的教学与实务经验,帮助我在不惑之时得以为自己多年来的学习和体验作跨专业的整合。
人,本来就应该做跟人本有关的事情。回头看,我发现自己一直都在不断地为生命做统整。我尝试给自己机会去接触、经验并体会人这个“存在”,在生着、活着的基础面上必然会碰上的各项生命议题与疑惑。我对身心灵的整合总是抱着无比的热忱,我想我冥冥中正朝着某个方向循序前进,我没有非到终点不可的压力;我不急,但明确。如今的我更能清晰地看见自己的使命与价值,但愿能够在不惑之始专注耕耘、温渡生命,持续为社会作出丁点贡献。
不惑,是勇气;拥抱不惑,更需要勇气。祝愿我们,都是一群充盈着无穷勇气的人;走在无常的人生道路上,能够持续明辨是非,不受迷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