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年龄的增长,有些长辈逐渐变得唠叨,令晚 辈产生反感,而选择敬而远之。也有部分老人家性格孤僻,不愿与人打交道,选择将自己封闭起来,与晚辈的关系渐行渐远。
不过,在选择埋怨长辈唠叨或选择质疑沉默老人家的心态时,我们其实还可以有另一个选择——学习如何与他们沟通。
台湾佛光大学未来与乐活产业学系林香君教授(以下简称“林”)说:“最关键的是心态。”心态可以让我们变得主动、可以让我们的话语变得轻柔、关系变得温馨、不惑之处可以慢慢解开,取得谅解与包容,让彼此的心更加靠近。
问:当长辈的“爱说”变成了一种“唠叨”时,我们可以怎么做才不觉得烦躁?
林:确实我们会感到烦躁,可能是因为忙,心静不下来,也可能是代沟或陌生了,所以不习惯。我们可以从主动陪伴老人家聊天开始做起,谈话时可以做好以下这些事:
- 了解长辈的性情
- 感谢机缘
- 给彼此好的感受
- 感谢老人家的分享
- 保持学习心态
- 感谢互相的陪伴
- 用欣赏的眼光去聆听
当老人家重复谈话内容时,我们可以:
- 给他一点暗示
- 帮忙摘要
- 体谅老人家
- 编一个善意谎言,借机离开,过一阵子再回来继续陪伴
问:若老人家不善于言语或沉默寡言、不想说话呢?
林:不善言语并不代表没有故事。他的现在、日常就是故事。沉默只是一种特性,我们依然可以给予陪伴、欣赏,和他共处。关键是我们要看见他们难得和不易的地方。每个细微处,我们看得见、听得出,都能为长辈撑开一个空间。平静的日常也是一种生活哲学、时间和能耐,是值得欣赏的。倘若先否定,再对老人家好,这种方式就间接形成了与老人家的距离。我们可以从关心老人家的健康来打开话题,因为每个不舒服的背后都有故事。在谈话中,我们可能会发现老人家在承受着自己身体的不适,想办法克服它……这是值得欣赏与关心之处。当彼此的互动多了,我们与老人家的关系便能建立。所以,听得出、看得见,就是一种好品质的相处,好的开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