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谓“老”人?年长的,就属“老人”吗?
对林香君教授而言,“老人”只是这个社会为了体系的运作(如方便计算退休年龄),而做的一种归类。如果一个人年长了,但依旧不断地在参与社会、不断地在贡献与服务的长辈,都不算“老”!
问: 在帮助长辈这件事请上,据说多让长辈分享当年事,能滋养长辈的晚年生活,是这样吗?
林教授: 基本上“叙说”涵盖自己的想法、自己的故事、自己的经验等,而这,大概是人的天性。任何人都很需要说、很需要被理解、很需要有人能够被听懂、被看见,甚至会期待被理解后,还能够被陪伴、同行,这是人的天性。
所以不仅仅是长辈,对任何人来说,能够被聆听,这件事情本身就具有意义。
问: 我们如何才能做到“同理、设身处地”长辈这件事?
林教授: 我举一个小小的例子:我今天早上去看我的一个成年人学生,这名学生从小到大都在抱怨、不满他的父亲。可是今天他去晒太阳的时候,突然留意到阳光底下的各个角落,有很多人都在努力,他们都未必都做得很够、很完美,但是大家都在尽力在做。而那些努力的人群里,有一人正是他爸。这个思维视角的移动,让我的这名学生开始从不同角度去看了他的父亲,于是关系开始移动了,这就是“同理”、是“设身处地”。
“同理”有时候不是技巧,就仅仅是一个位置的移动——换个位置,就看到了我们的长辈了。
每个人的一生,都有他一路走来的限制、挑战,但却不曾在限制中轻言放弃,而走到今天,甚至还做了不少好事,贡献给他周遭的人。
当一个人不完美,却能做很多好事的时候,只要你能看到这一点,再把这个想法放到关系里面去聆听对方,你的内心会感觉宽了一点,你就做到了“设身处地”。
问: 如何听出长辈的生命亮点,帮助他们去肯定自己的生命价值与意义呢?
林教授: 我倒认为,首先我们要承认我们不懂他们,在这个“可能是不懂的”位置上,我们才会真的认真地打开耳朵和眼睛,去好好地、谦虚地、细心地聆听——到底长辈要表达些什么。
其实,能不能听到亮点,关键在我们是不是一个能够细微地去看见人家的人。换言之,不是长辈的身上真有一般标准的“优点”、“成功”,而是我们的眼光能够多细致地进入长辈的故事,在他的生命故事里、他的叙事里看到他多有能量地在说这些、他曾经多有力量经历着他所讲的那些事,而那些事情里藏有多少宝贝。
其实,光是他能说出这些事,就是值得我们欣赏的亮点了。
所以,有没有亮点,关键在听的人的眼光、态度。所以,如果我们听不出亮点,反映的是我们的限制;相反地,能听出亮点,反映的是我们的福气。
换一个位置,多一点空间,细微地去看见长辈的生命,你可能会听出很多生命的宝贝……